首页
> 服务聚焦 > 劳模服务

江都爱心车队暖心故事

发布日期:2022-01-05 17:20 浏览次数:

先来看看这样一组数据:江都区共有623辆出租车,平时一天的载客量大约在1.4万人次左右,而平均每天乘车时掉落物品的乘客不足1人,约占乘客总数的万分之零点六。“斌哥有约”是爱心车队近年来精心打造的服务品牌项目。共产党员、“斌哥有约”公益项目负责人、江都爱心车队副队长王斌说:“这个数字看似微不足道,但是,我们不能小看了这个数字,它是衡量我们的职业道德、服务水准、甚至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尺。”

再讲一个小故事:今年7月初的一天下午,江都市民朱女士把一面绣着“热心服务 顾客至上”锦旗送到了开元出租车公司一分公司,对该公司驾驶员捡到手机积极寻找失主的行为给予表扬。朱女士说:“手机虽然不值几个钱,但里面的信息很重要,看到自己的手机失而复得,心里暖暖的。”

图片

送锦旗

许多人都曾有过乘车丢失物品的懊恼,也同样有过物品失而复得的喜悦。全国劳模徐永葆说:“我们为群众办实事,就是要尽量减少乘客的懊恼,增加他们的快乐。”

拾金不昧——这是每个出租车驾驶员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而把这件事做成了事业,“斌哥有约”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

“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出租车经营的一大特点就在于:一辆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地区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出租车驾驶员可谓重任在肩。过去,不少驾驶员捡到乘客遗失的物品,一般都是在去公司办事时,才把物品顺便交到公司,这客观上给有些乘客带来不便。而现在则不一样了,王斌这样说:“现在,我们的效率高多了,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失物招领”这样的善举,得到了公安、交通、广电等多个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也得到了江都许多爱心人士、爱心团队的关注和参与。扬州广电1007江都频道还开辟了专栏节目——《1007找到了》,许多失主的联系方式都是通过有关部门的协助查找,有的失主则是通过其家人、亲戚、朋友才联系上的。有一次,一位失主在收到驾驶员送给他的失物时感到挺神奇:自己的手机号码早已不是登记时的号码了,有些好朋友都记不清自己的电话号码,大伙儿能联系到我,真的不简单!

今年爱心助考期间,江都区总工会党员志愿者和爱心车队结成了共建对子,徐永葆说:“这对我们是一个鼓舞,激励着我们把这些直接关系民生的“小”事做得更好。”

“一加一大于二”的叠加效应

“城市美容师”——这是人们送给环卫工人的赞誉;“流动风景线”——这是爱心司机用自己的奉献赢得的口碑;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它所产生的效应绝对是“一加一大于二”。江都主流媒体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消息:一位环卫工人程娟在保洁路段捡到一只钱包,在和环卫所领导一起清点包内物品时,发现包里的欠据、存折数额高达200多万。而寻找失主的重任自然由“斌哥有约”来承担。几经周折,终于找到失主,此事得到圆满解决。失主苏先生对此感慨不已,常常向人提起这段暖心的经历。而其后多起拾金不昧的事件,几乎都复制了同样的模式:环卫工人拾物,爱心司机寻主。全国劳模陈鹂认为,环卫工人和出租车司机的联手合作,方便了失主,节省了时间,为人民群众做了好事、实事,打造了江都的好形象,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平凡实践中彰显榜样的力量

说到这里,不能不说一下“斌哥有约”负责人王斌。这位共产党员、退伍军人、2017年度“江都好人”,因为为人热情且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较强而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斌哥”。“有难事,找斌哥”这句话,在他所处的社交圈子里几乎耳熟能详。平均每个月,他为寻找失主拨出去的电话就有一百多个!

“物归原主,乘客满意,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赞誉”,王斌表示,这项活动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有许多环节需要完善,他们将继续努力,力争把平凡的工作做得更扎实,让广大乘客更满意。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