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堪称亮眼的答卷:
公司的生产计划已安排到七月底,七月份以后的由中国某一流汽车主机厂定制的两个新产品的筹划工作进展顺利;
公司所有27台数控机床实现满负荷运转;
公司所有产品的质量均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
……
这些成绩是怎么取得的?在国内同行业中许多同类型企业还在为生存苦苦挣扎的时候,卡明模具却实现了逆势增长,这里面的诀窍是什么?公司总经理朱月明给出了答案。
“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总有许多沟沟坎坎。迈过去,就是一片光明!”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竞争是全方位的。而人才市场的竞争无疑是最激烈的,实践也已反复证明,谁抢先构筑了人才高地,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对此,朱月明深有体会:“我们正是紧紧抓了‘人’这个关键,坚持实施以人为本战略,因而能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写出了一篇有特色的产改大文章。”
成立于1985年的卡明公司是个“年轻”的企业,说它年轻,是因为180多人的企业中,30岁左右的年轻人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使得公司各项工作的发展充满了生机活力。去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国内模具行业经历了“寒冬”,但卡明却挺住了,去年全年总产值高达8000多万元,应该说,年轻人的干劲、斗志和朝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有部分年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因此,做好年轻人的思想工作,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画出一个“同心圆”,增强年轻人对公司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快乐感,是公司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卡明模具的主要做法有:
变管理为服务
长期以来,公司建立了完备的制度体系,所有的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学习活动等都有章可循。“但真正的管理不仅管住人,更要管住心。”朱月明这样说道,在他的倡导下,公司管理人员经常深入一线班组调查研究,和企业员工促膝谈心,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员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公司有不少员工是外省人,他们有技术,有专长、有干劲。卡明公司位于大桥镇,公司的薪酬还是比较高的,但实践也证明,单纯的高薪酬不一定能留住人才。公司就曾发生过技术人才被别的企业“挖墙脚”的事情。这使公司一班人认识到:留住人首先要留住心,采用薪酬激励的方法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员工的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和企业环境的耳濡目染,使员工在心理上、感情上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公平感、责任感和成就感,并内化为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觉奉献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变过去单一的“管理模式”为“治理模式”,其核心要义就是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企业管理,让企业员工由衷感到在这样一个融洽的环境中,“工作更体面,生活更出彩,社会地位更高”,从而更自觉地把个人岗位同公司发展联系在一起。一位老家在安徽的员工这样认为:“老家在外地,亲人在身边。我走过了不少地方,在这儿工作、生活,特别舒心。”
视员工为财富
朱月明介绍,“视员工为财富”是他们一直坚持的理念,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会十分重视员工的作用和能量。卡明模具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公司技术力量雄厚,高技能人才济济,这是公司不断攻坚克难的中坚力量,是公司的宝贵财富。在他们的努力下,目前公司拥有的自主专利就有23项。
在培养和使用人才方面,卡明模具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施展才能给平台。公司反复强调:员工在公司上班,实际上就是在为自己的将来打工,是为自己积累经验和财富。公司的责任就是给企业员工展现人生价值提供平台。每次接到新任务,公司组织研发人员日夜奋战在一线,充分发挥研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符合客户要求的高质量产品;二是晋职晋升给通道。公司与员工共同制定职业生涯成长规划,采用“结果衡量效果”的选拔模式,建立多维度的晋升通道,鼓励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干,实现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双赢”;三是员工增收有保障。公司推行薪酬与技能等级挂钩,对技术岗位实行协议工资、年薪制等分配形式。根据不同的岗位对应实行项目超产制、项目奖励制,做到劳有所得、多劳多得。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员工工资福利也“水涨船高”,公司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100%,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另外,公司完善了各种娱乐配套设施、员工宿舍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以及提升员工就餐标准,让广大员工在生产、工作之余,有了一个放飞心情的温馨空间。
靠学习得进步
这是卡明模具在三十多年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学习是永恒的任务,而且是全体员工的任务,公司根据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不断引进新理念、新知识,与扬州大学进行产教研合作,加大科技项目的研发力度,提升在技术领域开拓创新能力;与江都职教集团合作,开设企业新型学徒培训班,并为学员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条件,有效增强了公司的技能型人才的储备;公司全力资助员工开展学历提升,大大提升了在职产业工人的综合技能水平。公司年产600多台(套)模具,主要服务于一汽大众、一汽红旗、上海大众、长安马自达、宝马汽车、奔驰汽车等国内外一流汽车主机厂,而且绝大部分都是“订单式”产品,技术要求高,加工难度大,生产周期短。但这同时,也给大家创造了新的学习机会,集体学习,集体研讨、集体攻关成为常态,大家干中学,学中干,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圆满完成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公司的研发能力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目前,公司拥有专业研发人员23人,生产岗位技术工人占比85%,职业资格证持证率占比75%高技能人才占比60%以上。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中国重点骨干模具企业”“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扬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荣誉。
自“产改”工作来,卡明模具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企业生产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公司的产值和利润同去年相比有了大幅增长,去年申报的技术专利有6项。更重要的是员工思想稳定、队伍稳定,这为今后企业的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新时代带来的新挑战,朱月明表示:“我们已经走过了艰难的路程。我们还将经受更大的考验。但是,我们坚信,我们将克服一切困难,因为,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就是我们战胜困难、迎接光明的最大的底气!”